敦煌当代美术馆上海绽放:“境象”中穿梭时空,重塑历史

敦煌当代美术馆上海绽放:“境象”中穿梭时空,重塑历史

在上海杨浦区,一座与众不同的美术馆——敦煌当代美术馆拔地而起,以其独特的建筑外观和首展“境象敦煌”惊艳亮相。

美术馆的建筑灵感源自敦煌的自然景观,如被风吹皱的沙丘和拱起的石窟,让人联想到敦煌的神秘与辽远。展览以敦煌为原点,将历史文物和现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并陈,探索敦煌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重塑。

“境象敦煌”展览由四部分组成:“历史”、“自然”、“再现”和“心象”,以文物为引,展开了历史、自然、艺术创作与精神世界的对话。

在“历史”部分,观众可以看到《贝叶经》、《北凉石塔》、《唐彩绘胡人牵驼图模印砖》等珍贵文物,它们诉说着敦煌曾经的辉煌与繁荣。而现当代艺术家们则以自己的视角和艺术语言,对这些文物进行回应,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当代艺术作品。

“自然”部分则呈现了敦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高世强的数字作品《山水:如何度过夜晚?》以唐诗为灵感,让观众领略敦煌乃至甘肃其他地区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美国人兰登·华尔纳在1923年拍摄的莫高窟照片与摄影师孙志军的作品《纽带》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古丝路的生态多样性和文化交融。

“再现”部分展出了以石窟图像为原型的再现性创作,彰显了敦煌艺术的旺盛生命力。彭薇的《有故事的房间》系列通过“塔”结构表达了敦煌的叙事丰富性,而邹英姿的《凉州瑞像图》通过对遗失在国外敦煌文物的复绣和研究,重新揭示了初唐刺绣技法的精湛。

“心象”部分则展现了艺术家们对敦煌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感悟。石至莹的《伎乐天众》以石窟彩绘为灵感,呈现出一种喜悦祥和的意趣。倪有鱼的《浮屠》则用失去造像的莲花底座重组,寄托着艺术家对精神世界的思考和关照。

除了展览,敦煌当代美术馆还设立了“数字窟”,展出敦煌当代美术馆数字中心的首批数字艺术委托项目。谢晓泽的《宇宙模型》和曹澍的《双鱼》等作品,运用先进技术,对敦煌文物进行新的解读和呈现,拓宽了观众对敦煌艺术的理解。

艺术家杨振中受敦煌当代美术馆委托,进行了为期100天的艺术驻留项目“鸣沙”。通过录像、声音和装置的形式,杨振中以幽默和隐喻的手法,将敦煌的宏大和平凡并置,赋予敦煌以更具体的现实意义,也展示了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思考。

敦煌当代美术馆的诞生,不仅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标,更成为敦煌艺术在当代语境中传承和发展的又一见证。通过“境象”的穿梭,敦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里交汇,重塑着历史,也为当代艺术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xzxci.cn/2024/11/12/12791.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1月12日 下午2:52
Next 2024年11月12日 下午3: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