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传播: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新闻
生态环境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生态环境传播地位作用
* 舆情引导:生态环境问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舆情多发频发。加强生态环境传播,有助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维护社会稳定。
* 监督与曝光:生态环境传播不仅要传递正面信息,也要及时、主动、客观曝光生态环境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督促相关部门切实解决问题。
* 环境教育与意识培养:生态环境传播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 国际影响力构建: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加强生态环境传播,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传播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传播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 新闻发布: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布生态环境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 新媒体传播:开通政务新媒体平台,畅通对外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渠道。
* 活动传播: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 行为传播:组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文化传播: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促进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 对外传播: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事务,承办国际环境会议,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生态环境舆情典型特征
生态环境舆情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 蔓延政治领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专业性和政治性,处理不当可演变成政治问题。
* 被既得利益群体利用:生态环境执法触及部分违法者的利益,容易被炒作利用。
* 与经济民生交织: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密切相关,舆论引导难度增加。
* 与不环保生活方式关联:绿色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相冲突,舆论引导需要耐心教育。
* 长期性和反复性:生态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容易出现反复波动,舆论引导要做好长期准备。
* 新旧问题叠加:生态环境问题新老交织,舆论引导既要沿用有效方式,也要探索新方法。
* 国际舆论博弈: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际治理议题,一些国家恶意歪曲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对外传播和舆论斗争面临挑战。
生态环境传播发展展望
当前,生态环境舆论总体积极正面,但风险依然存在。未来生态环境传播将从应急宣传向常态传播转变:
* 从被动应对向正面引导转变:聚焦传播主题,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 从注重新闻发布向新闻发布和文化传播并重转变:用美的方式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 从国内宣传向国内国际传播并重转变:主动融入国际舞台,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建设中国生态环境传播学势在必行,需要从价值、历史、现实三个维度着力,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态智慧,讲好当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xzxci.cn/2024/12/16/368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