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18.6亿千瓦时

我国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18.6亿千瓦时

我国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渔光互补”绿色生态养殖迈入新阶段。

该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地处渤海沿岸,占地面积约2.6万亩,拥有363个方阵和231万块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是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渔光互补”模式是一种将光伏发电与海水养殖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该项目依托沧州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及良好的水产养殖产业,将开展海水池塘“渔光互补”绿色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构建“渔光互补”绿色生态养殖创新技术体系,探索能源+海水养殖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渔光互补”项目部经理郭凯敏表示,项目并网后,年均发电量约18.6亿千瓦时,大约能满足279万居民的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万吨。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光伏发电和海水养殖的互补优势,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方面,光伏组件遮阳降温,为池塘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提高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海水养殖为光伏组件降温,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该项目还为当地渔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专家表示,该项目的成功并网发电,将推动我国“渔光互补”技术发展,为我国能源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思路、新模式。

项目技术特点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包括:

* 遮光降温技术:光伏组件遮挡阳光,为池塘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降低水温,改善水质。

* 水体增氧技术:光伏组件遮阳产生的阴影,有利于水体增氧,提高水产养殖效率。

* 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光照强度、水温等关键指标,自动调节光伏组件倾角,优化发电效率和水产养殖条件。

* 生态循环利用技术:光伏组件产生的有机废水通过循环利用,为水产养殖提供营养源,实现生态循环。

项目效益

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 经济效益:项目年均发电收入可达数十亿元,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 环境效益: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万吨,助力当地构建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 社会效益:为当地渔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项目未来展望

该项目是“渔光互补”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优化工程设计、完善管理体系,为我国“渔光互补”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下一步,该项目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 技术推广:总结项目建设和运营经验,推广“渔光互补”技术,带动产业发展。

* 产业融合:探索与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渔光互补”特色产业集群。

* 示范引领:打造“渔光互补”国家级示范基地,为全国“渔光互补”产业发展提供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xzxci.cn/2024/12/23/41394.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23日 上午12:59
Next 2024年12月23日 上午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