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手机,我们如何定义自我存在

离开手机,我们如何定义自我存在

当手机毫无征兆地死机,我突然被置于一个超脱社交干扰的空间。焦虑随之消散, replaced by一种莫名的轻松感。

我意识到,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社交过载”的状态,时刻被各种线上和线下的社交活动包围。尽管这些社交确实带来了亲密关系,但我内心却时常升起一种疑问:我是谁?他人是谁?

手机的死机让我被迫抽离社交,得以审视这些疑问。我发现,自己对他人缺乏发自内心的关心,而他人的关怀也让我觉得出于礼貌和角色扮演。这是一种“社交中的虚无感”,质疑着所谓社交的真实性。

索尔斯塔《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中的主人公对此作出了荒诞的回应:将自己变成残疾人,主动切断与他人的联系。这种行为源于对虚无感的本能排斥。但切断联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现实中,主动脱离社交的尝试往往难以持续,原因在于惯性的力量和面对自我时更深的虚无感。回到熟悉的人群,虚无感可能会再次袭来。

窗外鲜艳的落日染红了天空。看着黑屏的手机,我感到一丝遗憾。手机若未死机,我本可以将这美景分享给社交网络。但此刻,我意识到,社交的本质并不在于分享,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

社交虚无感的根源可能在于我们无法在过度的社交中真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离开手机,直面自我,或许才是对抗虚无感并重新定义自我存在的有效途径。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xzxci.cn/2024/12/17/37858.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7:54
Next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